湘绣发展史

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39

  湘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一九五八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服,说明远在两千一百多年前的稀罕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雅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型内质的特点,绣品具有国土章法严谨,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生机勃勃、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湘绣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使它很早就驰名中外。
  湘绣是以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绣品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舒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被面,整套,床套,靠垫,桌布,手帕及各种绣衣等。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曾在巴拿马、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上获奖。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珠有神,几乎可乱真,今已发展到异形异面的双面绣。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