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丝织楚文化

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71

  1982年,我省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纬线起花”绦,为平纹组织,经纬线纺织密度很高。花纹经面长17.5厘米,纬向宽6.8厘米。经纬线均为深棕色,花纬为土黄、钻蓝和红棕色。花纹相间布置,花纬是用穿绕法织入的。花纹由四个菱形排成上下行。上行有乘车追逐猎物的人,一人身穿钻蓝色衣服,系红棕色腰带,头戴兜签,手前伸作驭马状。一人站立,身穿土黄色衣服,右手持弓,左手放箭。花纹中有明显飘动的旌旗,还有凸起的山丘和仓皇逃奔的鹿。下行两个菱形均为武士搏兽的图形。花纹简约质朴,具有立体感。


  江陵马山l号楚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小型土坑木椁墓。随葬品有丝麻织品、青铜器、陶器、竹器和木桶等。丝织物的种类有绢、纱、锑、罗、绮、锦、绦。几乎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其中经线提花锦的组织结构和纹样都十分复杂,舞人动物纹锦的纹样横贯全幅,充分反映了当时已有了先进的提花织造技术。


  而墓中出土的纬线起花绦和针织绦则是世界纺织史上的重大发现,把我国纬线起花和针织技术的起源提前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精美的刺绣品有多种纹样,构图大,讲究对称、平衡,色彩配合恰当,给人以端庄典雅、富丽堂皇的美感。纹样内容充满神话色彩,鲜明地反映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特色。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